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七十七智”与“度疑清净”之关系探究

    辗转’。”;帕奥禅师《如实知见》p.177~183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24 (大正27,122b2~10);《大智度论》卷5 (大正25,100b18~29)。 ...如实智yathAbhUtaJANan ; Correct Knowledge”、“正见sammAdassanan ; Right Vision”等。1“法住智”思想在发展中的佛教看来,诸部派所说是不尽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847574.html
  • 四谛现观之略探──以《大毗婆沙论》及《清净道论》为主

    法师在其著作《成佛之道》(增注本,p.332)中因此提到说:  对于四谛的如实知见,引起了见谛(真实)得道的问题。在四谛中,体见什么才算得证?由于学者的根性,修持方法的传承不同,分为顿渐二派。观...定义,印顺法师在《性空学探源》p.26~27,有清楚的叙述,他说:  现观,经中说的知法、现法、入法,正见、正观、如实知……等,都是现观的别名。现观,是一种亲切、直接而明明白白的体验;是一种直觉到的经验...

    释有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947575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5)

    ”进入涅槃。  我们学佛者,或时在座各位总会有一些疑问,那就是诸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死 后何去何从?佛陀去了哪里?现在在何处?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没来救度我们?佛陀说这些疑问是迷者的无明妄想,对事物如实知见的...相信,最好去寻找, 看它是否是真的“无我”。如果你真的找不到,确定没有,那你就是有真正“无 我”的知见,并不是相信而已。  ㈠、身体是不是我?如果身体是我,那身体的哪一部分是我呢?你们找得到吗? 在手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3.html
  • 七觉支——菩提道上的七色桥

    喜欢的东西,也不把苦受看成是我们不喜欢的东西。乐受来时没有说:我要,苦受来时没有说:我不要。不管乐受、苦受生起的时候,你能如实知见,接受而不认同,不会随它而转,但也没有压抑。让受穿透你的身体,穿透你的...所食,被贪瞋痴所侵蚀,这个食是一种侵蚀。佛教的用字是很有感觉的,学佛要用感觉去体会。念就是对过去的事情,都能够好好的消化,对过去、现在都能够根本作意,都能够正知正念,如实的记住。不要说,哇!我现在修行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547750.html
  • 界蕴处的作意——苦能软坚

    乐受知乐受,不需要「我在知受」,不需要「我是受」等这种「我在」与「我是」的慢知见。  身受指一切受﹙苦、乐、忧、喜、舍﹚,心受指对一切受或抗拒、或贪着,不能如实知、如实观察。观察此是何受﹙苦?乐?忧?喜?舍...,看到不安,看到微细不安的无常苦﹙行苦﹚,完全接受,每一个境都是最好的境与镜,修行的境,见法的镜。  如实知见,是什么就是什么,没有一丝一毫的碍﹙抗拒﹚。接受一切触,看到触是无常的流动,触是一种作意﹙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5.html
  •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

    去除有关于“我”的错误认知或执著。  如此一来,消解轮回问题即是要对生死现象产生“如实知见”。然而因有无明之故,证成此一正见的方式,则有待于无明颠倒的克服,必须把握生命“当下”的修学实践。因此,生死智慧...的颠倒知见。37由于需要对治“知见”上之颠倒,因而思择修相当重要,透过观修,当能使心力猛利恒常,否则无法消除其违逆品:  如何者思择修耶?...如于知识修习净信,及修暇满义大难得...谓于此等,须能令...

    王 惠 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647860.html
  •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宗教信仰的角度就能解决,必须回到哲学的学术领域,将信仰内省自觉的工夫境界与如实知见的哲理诠释再度地结合出来,能应对现有庞大复杂的各宗各派教义,发展出相应的学术性判教系统。  “教相判释”简称“判教”或...的义理系统,进行不断探索与不断描述,也可以由这种学术的途径充分彰显出佛法重重无尽的真空妙有。  故傅伟勋认为对佛教终极关怀的学术性研究是首务之事,强调对佛法的真实内涵要有如实的契应。傅伟勋对于“终极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3048097.html
  • 支那内学院院训释(2)

    则道相智。一切智智何以为佛境耶?一切智智有二相:一、寂灭相,谓一切法皆同一相,寂灭相也;二、遍知相,谓诸行相状,能表诸法,如实遍知也。菩提涅槃,是称为佛,佛之知见,一切智智是也。佛之知见依于为境,则无性为性...持戒为心不悔故,不悔为爱乐故,爱乐为安稳故,安稳为禅定故,禅定为如实知见故,知见为生死过患故,过患为心不著故,不著为解脱故,解脱为大涅槃故,涅槃为常、乐、我、净故,常、乐、我、净为不生灭故,不生不灭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548507.html
  • 佛门用语篇

    修业者。又称为旧参、久参。  佛  全称佛陀,是梵语的音译。意译乃觉悟真理者。也就是具足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,成就等正觉的大圣者。为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。  沙弥  沙弥,乃止恶行慈...像日光遍照四天下。  善知识能长菩萨身,像父母养育儿女。  开士  即菩萨。以菩萨明解一切真理,能开导众生悟入佛的知见,故有此尊称。《释氏要览》云:"经中多呼菩萨为开士,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,号开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148550.html
  • 四食的正知正念

    看到可意触没有要,看到不可意触没有不要,一旦这个可意触、不可意触变成乐受、苦受,也都能够真的去体会受的不安,没有排斥乐受,没有排斥苦受,没有要乐受,也没有要苦受时,在受升起的当下,就能够如实知见,当...如果这个知量没有很强的方向性,就是没有正知正念,它对这个世间的回向也是不好的。所以我们要练习食前作意:「愿此药石的如实观察,帮助我身心清净,得以回向世间的清净」。食后作意:「愿此药石的如实观察,回向世间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048807.html